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家長和老師如何看待孩子“早戀”現象?

更新:2020年05月11日 21:15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家長和老師如何看待孩子“早戀”現象?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家長和老師如何看待孩子“早戀”現象?

  心理專家們說,在心理咨詢的工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帶孩子來看病,大部分是因為早戀,到底什么是“早戀”呢,相信對于現代人都不陌生,就是不適合談戀愛的年齡卻戀愛了,但對于孩子來說,只是青春期的一個過程。



  按照生理標準,生理發(fā)育到一定程度,就有了生育能力,有了對異性的好感,就想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這種欲望,這是動物的生育本能,也是身體健康發(fā)育的重要標志之一,這個年齡,過去認為是“男子二八、女子二七”,據現在的某些報道來看,有明顯提前的現象,說明生理成長期可能會有縮短的趨勢,這可能與飲食結構的巨大變化有關。


  大人們奉行的社會標準,也要追溯到人類文明的起源,人類的祖先發(fā)現年齡太小的父母生育的孩子大多因為得不到很好的照料而夭折,因此,逐步認識到推遲生育年齡對人類種族延續(xù)的重要意義。也正是為了想方設法地控制生育本能的沖動,達到推遲生育的目的,才逐步發(fā)展起了人類的各種文明,比如:人類把樹葉圍在腰間,重要的作用并不在于抵御嚴寒,而是在于抵御性*、性吸引和性興奮。此后,社會發(fā)展程度越來越高級,個體的社會成長期也就越來長,“適合談戀愛的年齡”也就越來越晚了。


  家長和老師要認識到生理成長和社會成長的不同步性,對所謂的“早戀”現象,一定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既要對生理現象和生理本能給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又要引導孩子積極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促進自己的社會性成長。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是把兩者機械地對立起來。


  具體來說,作為家長,一定要牢記三條原則:一是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感變化,不要給孩子扣上各種消極的帽子;二是要積極陪伴孩子青春期這一獨特階段,給孩子必要的人生指導,而不是棍棒、打罵和威脅;三是要記得父母是孩子永遠的最堅強后盾,幫助孩子協(xié)調處理好青春期的種種困難和煩惱。


  同時,家長們還應當做到“三不要”的原則:不要把孩子對異性有好感當成是洪水猛獸;不要把早戀等同于道德敗壞;千萬不要忘記自己也曾經有過青春萌動的時光。


  作為老師,在教育學生時應做到以下原則:第一是要為學生保守秘密;第二是為孩子提供可靠的情感支持;第三是開展有意義的相關活動,引導學生理智認識處理情感問題。


  孩子早戀的問題,需要家長、老師和學校共同關心,配合起來解決,老師們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早戀可怕的神秘緊張氣氛,也不要到處說學生早戀的信息,傷害孩子的自尊和個人情感。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募议L和老師如何看待孩子“早戀”現象?,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家長和老師如何看待孩子“早戀”現象?”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