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京大學和
清華大學。
眾所周知,沒有排名全國第一的大學,因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互不服氣。但是,由于當代以工科和高新前沿技術為導向,清華大學的世界排名通常高于北京大學。
二,
武漢大學和華中 科技 大學。
這是 第二對同城 綜合性大學與工科強校PK的案例,特別是在華中 科技 大學合并同濟醫(yī)科大學后,整體實力猛增。雖然綜合排名略低于武漢大學,但兩者已經(jīng)不相上下。
三,
南京大學和
東南大學 。
這是 第三對同城 綜合性大學與工科強校PK的案例――南京大學的文科、理科實力強勁,但工科較弱,而東南大學作為曾經(jīng)的四大工學院之首,A+學科已經(jīng)超過南京大學。
四,
復旦大學和
上海交通大學。
這是 第四對同城 綜合性大學與工科強校PK的案例――復旦大學的名氣更大,其文理科實力一流,但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工科極為出眾,所以兩者的綜合實力不分伯仲。
五,
南開大學和
天津大學。
這是 第五對同城 綜合性大學與工科強校PK的案例――南開大學的知名度和生源質量更高,但作為傳統(tǒng)文理科強校,卻缺乏A+學科。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工科強校天津大學的發(fā)展?jié)摿γ黠@更大。
六,
湖南大學和
中南大學。
這是 第六對同城 綜合性大學與工科強校PK的案例――湖南大學同樣是老牌名校,但是后起之秀中南大學(中南工業(yè)大學合并湖南醫(yī)科大學〈湘雅醫(yī)學院〉)強勢崛起,目前已經(jīng)穩(wěn)超湖南大學。
七,
浙江大學PK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這是最終極的對決――眾所周知,沒有全國第三的大學,因為有五所大學都稱自己是全國第三:最早是南京大學,然后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世紀以來是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近些年來是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雖為后起之秀,但并非等閑之輩,其綜合排名從華東五校的倒數(shù)第一,翻身成為全國第三、華五第一,自然讓其它四所大學很不服氣。 不過浙江大學確實屬于“大而強”的頂尖大學,其綜合實力和學科評估已經(jīng)是標準的全國前三水準,正所謂“以理服人,不得不服”。
以上便是全國各所“相愛相殺”的大學。
國內很多城市都有兩所比較頂尖的高校,這兩所高校一般是一所綜合性高校一所理工類高校,兩所高校都自稱是這座城市的第一高校,爭得不可開交,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樣的高校。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是“死對頭”已經(jīng)是公開的秘密了,兩所高校每年高考結束后就在各個省份爭搶高考“狀元”以及高分數(shù)段學生,兩所高校都位于北京中關村,而且學校的校園也是緊挨著的,互相不服氣也是情理之中。
很多人都知道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是一對緊挨著的近鄰居,其實,在很多年以前,兩所學校幾乎可以說是親兄弟,到現(xiàn)在兩所大學有一個通聯(lián)使用的大門,常年開啟。但是在南開大學把工科院校的大部分實力都轉移給了天津大學以后,兩所大學的關系開始變得微妙,南開大學的文理兼修的形象瞬間崩塌,導致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南開大學就是一所非常不錯的文科性大學,其實則不然。
武漢大學、華中 科技 大學的互掐也是比較厲害的,網(wǎng)上有個段子:當你考華中 科技 大學研究生的時候,給導師說我最討厭隔壁的武漢大學了,華科是湖北省最牛逼的高校,然后你就能被錄取。這個段子當然只是個笑話,不過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出來兩所高校在暗地里的競爭。
在高校合并潮以前,湖南省的第一名是湖南大學,湖南省也把湖南大學當作重點培養(yǎng)對象去發(fā)展的。情況在高校合并潮過后有了逆轉,本來省上力主讓湖南大學、湖南醫(yī)科大學、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合并的,這樣就能讓新的湖南大學綜合實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其綜合排名也可能比肩武漢大學,但是湖南大學的校領導不同意這樣的合并方案,最終只是合并了一所 財經(jīng) 類高校;原中南工業(yè)大學、長沙鐵道學院、湖南醫(yī)科大學合并成功并改名為中南大學,中南大學的綜合實力猛增,并且超過了湖南大學。在這種情況下,湖南省方面只能重點培養(yǎng)中南大學了,但是其實兩所高校在私底下、網(wǎng)上的輿論攻堅戰(zhàn)打的還是很厲害的,都在相互攻擊,并且兩校的學生都在自稱湖南第一高校。
本來在以前上海交通大學的實力并不是很強的,畢竟其只是交通大學西遷到西安市以后留下來的很小一部分發(fā)展而來的,那時候上海第一高校是復旦大學。后來上海交通大學厚積薄發(fā)、后來者居上,自身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慢慢的就成了上海市第一高校了,學校的全國排名也從十幾名竄升到前十名了。
中山大學與
華南理工大學同處廣州市,最近幾十年廣東省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這兩所高校的發(fā)展速度也是很快的,也為廣東省的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兩所高校都是985高校,一綜合一理工,中山大學排名第12,華南理工大學排名第27,這兩所高校實力高低并沒有爭議,只是同處于一個城市容易被比較。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yè)大學都位于陜西省省會西安市,兩所本省前兩名的高校都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這種配置其實也是比較獨特的。其實西安交通大學是陜西省第一高校是毫無爭論的,只是這兩所高校是屬于同一個城市的985高校,屬于“同城雙雄”高校的一種存在。這兩所高校主要學科其實是不一樣的,西安交通大學比較擅長的是機械、動力、電器、管理、醫(yī)學,而西北工業(yè)大學比較擅長的則是航空航天相關領域。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一個位于鄭州市,一個位于開封市,這兩所高校也有種水火不容的趨勢。本來以前河南省的第一高校是擁有悠久辦學 歷史 的河南大學,當時的河南省省會也是在開封市的,但是后來因為地理因素河南省省會遷到了鄭州市,河南省只能重點發(fā)展省會城市的鄭州大學了;另外河南大學在50年代的全國院系大調整中被分拆的比較嚴重,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恢復往日的實力,種種原因使得河南大學失去了河南省第一高校的寶座。鄭州大學是后來被扶持上去才發(fā)展的比較快的高校,所以這兩所高校在很多場合都表現(xiàn)出互不服氣的姿態(tài)。
在當初評選211工程大學的時候,可能山西只有一個名額,這樣
山西大學錯失211,山西省唯一的一家211就落在了
太原理工大學身上。全國很多以省份命名的高校都是全省第一的高校,并且是211工程大學,但是這個規(guī)律在山西省則是個個例。太原理工大學與山西大學在省內也是出于“互掐”狀態(tài),因為兩所高校的實力其實差不多,評判的標準不一樣,誰第一誰第二的結果可能也不一樣。
廣西大學、
廣西醫(yī)科大學同處廣西首府南寧市,兩校一所是綜合性高校,另外一所是醫(yī)科院校,其中廣西大學是廣西排名第一的高校,
廣西醫(yī)科大學是排名第五的高校,兩所高校的綜合實力差距挺大的,不過在網(wǎng)上總有一些異樣的聲音。最近幾年醫(yī)學相關專業(yè)比較熱,廣西醫(yī)科大學又是廣西醫(yī)學水平最好的高校,其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形勢相當?shù)暮?,種種原因使得廣西醫(yī)科大學的錄取分數(shù)線居高不下;然而廣西大學是一所綜合性高校,這種類型的高校有熱門專業(yè)也有冷門專業(yè),其錄取分數(shù)線跨度也是比較大的,在很多年份里面廣西醫(yī)科大學的錄取分數(shù)都是要比廣西大學高幾十分的,所以在廣西就有一種聲音說是廣西醫(yī)科大學才是廣西第一學府。
大家說了很多了,我來補充兩個。
最近華為的200萬年薪,也著實帶動著讓西電和成電火了一把。分別以556,和500的錄取人數(shù),喜登華為招聘人數(shù)榜冠亞軍。
這兩所學校,都是以電子信息 科技 專業(yè)見長的,也是華為、中興等公司喜歡招的學校。據(jù)傳,在2000年前,通信業(yè)非常景氣的時候,兩所學校通信專業(yè)的大四學生,正躺在宿舍看電視,突然沖進來華為的HR,“全錄了,全錄了”,全系統(tǒng)統(tǒng)一網(wǎng)打盡。
男怕選錯行啊!
但是從兩所學校的名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應該是有一番龍爭虎斗的。
目前來說,成電勝出,他的名字叫“電子 科技 大學”,西電落敗,名為“西安電子 科技 大學”,這格局就差的太多了。
但實際上,先想改為電子 科技 大學的是西電,但沒批下來,結果沒多久成電改了,西電簡直要吐血了,去鬧了半天,沒成功。
后來有軍師向西電獻計,咱們改為“中國電子 科技 大學”,壓成電一頭,或者叫個“電子 科技 大學(中國)”,都沒成功。
再后來,西安市要修二環(huán)路,二環(huán)就從西電大門經(jīng)過,看看這悲催的。
據(jù)傳西電的學生還組織了保校運動,當然,并沒有什么卵用。
這張圖,樹后面就是西電的教學區(qū),雖然架了隔音板,但應該也不會太安靜吧。
后來據(jù)說青島市得知西電不如意,和西電眉來眼去,想把西電弄到青島去,當然了,也沒成。
隨著西安和成都的經(jīng)濟差距拉大,西電更比不上更名的成電了,競爭985失敗,估計西電也就就此認了。好在通信和計算機入選雙一流學科,算是給了點安慰。
(一)實力旗鼓相當?shù)膰鴥戎髮W
北京大學VS清華大學
國內top2,誰是一哥的爭執(zhí)已久
南京大學VS復旦大學VS浙江大學VS武漢大學
國內第三把交椅,本來沒武大什么事,近幾年武大勢頭很猛,泰晤士排名要上天。
西安交大VS哈工大VS上海交大
國內知名工科強校,僅次于清華,甚至有些專業(yè)強于清華,一直相愛相殺,各有強勢專業(yè)。
(二)同一地域同一屬性實力相當?shù)母咝?
北京理工大學VS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VS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這四所學校都是工信部直屬的985 211高校,牌子都是非常硬的,當然都是相愛相殺。南航每年在江蘇的分數(shù)線比南理高一分,年年如此。
(三)以地名命名的高校
華中 科技 大學(原華中理工)VS華南理工VS華東理工VS華北理工
這幾所也不能算死對頭,也就是華南理工和華中能抗衡,其他的兩所實力還不夠。
國內被稱為死對頭的高校主要有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武大、華科,南開、天大等幾所高校。剩下的南大、東大,中大、華南理工,雖然也被譽為同城德比,但是畢竟南大和中大的實力畢竟比另外兩所高校要強一些。
北大和清華,一般以北大更強,這個從前兩年暑假北大和清華門口排隊的游客就能對比出來。但是近幾年清華的勢頭顯然更猛一些,主要表征有:清華在政界有更亮眼的表現(xiàn);相比較于北大,清華更注重外語,近些年很多優(yōu)質海歸加盟;第三點就是清華是傳統(tǒng)的工科強校,所以比較占便宜。當然,北大也有自己的本錢,按照郝平校長的說法,人文學科就是北大的本錢。
復旦和交大也是伯仲之間,但是復旦的綜合實力要稍微強一些,交大只是在 歷史 上短暫的一段時間,風頭似乎更健,一度稱“復旦之所以強于交大,主要是因為復旦新聞傳播系的存在”。復旦的優(yōu)勢在于文科、理科,交大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工科,尤其是船舶專業(yè)全國第一;其 社會 科學,比如經(jīng)管、法學,也有較優(yōu)特色;在醫(yī)學上,復交平分秋色。只是這些年來復旦和交大似乎都有些不溫不火。
武大和華科,一直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各有千秋。一段時間之內,華科因為發(fā)展新工科,搞光谷,搞計算機,醫(yī)學、新聞傳播學、公共管理學都比較強,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縮影”,風頭大健。而武大,也因為劉道玉時代的改革而蜚聲中外。近些年,似乎是武大的風頭更大,武大是除了人大之外,人文社科都很強的高校,其理學、工學、醫(yī)學也不錯。反觀之復旦、南大、中大,其 社會 科學是有一定短板的。
南開和天大也都是很有底蘊的學校,南開曾和北大、清華一起組成西南聯(lián)大,天大的前身是北洋大學(上海交大的前身是南洋公學)。傳統(tǒng)上,南開的發(fā)展更好,其 歷史 、數(shù)學、化學和經(jīng)濟,被譽為是南開的四大王牌,南開和人大一樣,講究經(jīng)世致用,大力發(fā)展商科等應用科學。天大主要還是以工科見長,也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只是和武漢一樣,南開和天大所處的天津地理區(qū)位不如華五,所以漸漸衰落了。近年來,工科走紅,天大又兼并了一批醫(yī)學院,所以發(fā)展很快,經(jīng)費充裕,在一些人看來似乎是超過了南開。
看到這個問答很好玩啊,是最近我看到的,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個提問,所以我想回答一下啊。死對頭的大部分都是同胞兄弟之間的相愛相殺或者同一省份、城市圍繞到底誰是老大展開的、一山不容二虎;還有一種就是誰是行業(yè)老大。
清華大學VS北京大學
這兩個是國內最出名的死對頭,因為誰都想當國內的老大,誰都不承認自己是第二。
每年高考出分后,對各省高考狀元搶奪是競爭最激烈的時候,網(wǎng)上曾經(jīng)曝光過清華和北大的招生人員把人家堵在學校的事件,甚至雙方的招生人員互相說對方。當然各大其他的自媒體等等場所兩個學校的學生也是總能掀起一股爭論的狂潮。你說我們元培學院不行,我還說你的人文學院不倫不類。
東南大學VS南京大學
這兩個學校的斗爭是兩方面都包含的。這兩所學校基本都是來源于當初國立南京大學,爭論的第一點是誰是正統(tǒng)之爭,東南大學繼承了學校的工學院和原南京大學四牌樓本部作為校址;南京大學是原文理科遷出組成新的南京大學,繼承了校名。另外這兩個作為江蘇的兩大王牌,目前南京大學發(fā)展更好一些,東南大學當然是不甘示弱的,畢竟都是一個媽生的,我才不會承認我不如你。
目前從外地的學生選擇來看,優(yōu)先會選擇南京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VS上海交通大學
這兩個學校雖然城市相距甚遠,主要圍繞誰是嫡庶、到底誰發(fā)展的好。
第一個也是一母同胞所生,都源于曾經(jīng)的交通大學,也會有嫡庶之爭。雖然交大的根在上海,當當時為了支援西部建設,整體是遷往了西安的,后來又根據(jù)情況發(fā)展,把交通大學分為西安和上海兩地辦學、統(tǒng)一領導,主體還是留在了西安。后來更是直接分離成兩所學校,各自辦學。(類似這情況的學校,211中也有好幾所)
獨立后,兩者自然是各種較勁了,最早的時候還是西安交大有優(yōu)勢的,提到交通大學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西交大,但現(xiàn)在上海交大由于有上海的扶持和教育部的支持,目前發(fā)展比西交大更好一些。
武漢大學VS華中 科技 大學、天津大學VS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VS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這幾個也是屬于誰是地頭蛇、誰是本省的老大、誰是地方政策的親兒子之爭
西北工業(yè)大學VS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 財經(jīng) 大學VS上海 財經(jīng) 大學
這幾個都是圍繞誰是行業(yè)內的老大之爭。
比如西北工業(yè)我在航空航天的總設計師最多,所以我牛?。槐本┖娇蘸教煳以谶@個領域的領導多,所以我認為自己強。(當然了這也并不是全面的,只是說說)
經(jīng)常會有人提出問題,央財與上財我到底該選哪個學校呢?
江蘇考生最想上的兩所大學,南大和東大,兩個學校的學生也是認為自己是江蘇最好的大學,每年的錄取分數(shù)線也是不相上下,都很難考,東大更偏向于工科,南大偏文科。優(yōu)勢學科介紹如下:
南京大學的優(yōu)勢學科有:中國語言文學、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等。
東南大學的優(yōu)勢科學在于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建筑學、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yī)學工程等。
武大和華科向來都是全國人民的談資,可以說是網(wǎng)紅名校,都在武漢,離得也很近,而且在排名上爭議挺大,尤其是武漢大學,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個學校的畢業(yè)生就業(yè)都很好。
武大的優(yōu)勢學科在于理論經(jīng)濟學、生物學、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等。
華科的優(yōu)勢學科在于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yī)學工程等。
位于湖南的這兩所985高校,雖然在985高校里面的名氣不是最大的,但是在湖南的許多考生會在報考的時候比較猶豫選擇哪個,建議如果有這個實力,可以根據(jù)各自的優(yōu)勢專業(yè)選學校,參考如下:
湖南大學的優(yōu)勢學科在于機械*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土木工程、巖土工程、結構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市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等。
中南大學的優(yōu)勢學科在于機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礦業(y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
其他還有這些學校互相競爭較勁的還有西安交大與西工業(yè),還有頂尖高校,清華北大,所以你還知道哪些呢?
一,52年院系調整前北京頭號大學是
中國人民大學,【中央人民大學當時包括: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音樂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等現(xiàn)在北京的26所大學】,根本沒有清北啥事!
二,52年前東北最好的大學是:
東北大學,文法理工建筑數(shù)學獨步東北四省。吉大當時連個屁都不是
三,52年前山東最好的大學是熊家開設的私立
山東大學,目前被黨給辦壞了,黑非洲都是黨的的爹了!
四,1952年前天津最好的大學是南開大學,北洋大學堂當時已經(jīng)衰落了!
五,1952年前東南大學才是江浙第一大學,上復旦第二
六,1952年國內最好的軍校是老爹陳紹寬建立的海軍學院這是中國現(xiàn)代海軍學院最好的了!
一、競爭時常態(tài)、競爭促進發(fā)展,但凡不競爭就完蛋。
中國高校之間的競爭一直以來就存在,這種競爭態(tài)勢對高校的發(fā)展非常有益。
比如同在上海的復旦和上海交大,這些年,兩校都在拼命的發(fā)展醫(yī)學,誰也不服誰;另外,上海交大作為一所工科知名高校,近年在瘋狂的發(fā)展人文社科,法學、經(jīng)濟、管理三大 社會 科學得到了強勁的發(fā)展,似有超越復旦之架勢,復旦作為一所人文社科理科強校,近年也在拼命發(fā)展工科,尤其是在新工科領域可圈可點之處特別多,單看新工科三大重要節(jié)點首次全國重要會議就復旦召開,會上達成了復旦共識,開啟了新工科發(fā)展的大幕。
其它同處一地甚至不在一地的高校也展開了良性競爭,同在一地的比如武漢大學和華中 科技 大學,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電子科大和
四川大學;不同區(qū)域但同一個領域的比如西安電子科大和成都電子科大誰也不服誰,華中科大和華南理工大也是誰也不服誰。
相反,但凡不競爭,反而不利于高校的發(fā)展,看看那些各地一家獨大的高校,近些年難逃下降的命運。
比如985院校
蘭州大學,在甘肅乃至西部地區(qū)神一樣的存在,整個西北地區(qū)除了陜西省以外,其它四省區(qū)找不出一個學校和蘭州大學抗衡,上世紀80年代,曾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為中國最佳十三所大學之一,現(xiàn)在的整體實力大概在39所985院校中也就比西北農(nóng)林 科技 大、中央民大、中國農(nóng)大強些而已。
比如211院校太原理工大學,在山西和內蒙地區(qū)都找不出一個與之抗衡的高校,上世紀90年代,國內綜合實力穩(wěn)妥的70-80之間,近年早已百名開外,廣大教師還沉浸在太原工學院時期。
二、我們一起來屢屢那些你方唱罷我登臺的高校競爭“ 口水史 ”
上海:復旦和上海交大
第一件事:合并上海醫(yī)科大,2000年前后中國高校合并浪潮此起彼伏,所有的高校都在拼命的合并和北合并中,上到985名校,下到省屬且在地級市的普通本科院校甚至專科學校和中專學校,都在做著合并和被合并的夢。醫(yī)科高校原本大部分都是從綜合大學分出去的,再者醫(yī)科相對容易出科研成果,發(fā)文也相對容易些,醫(yī)科的發(fā)展對于一所高校的整體實力提升非常之快。復旦和上海交大在合并上海醫(yī)科大上絞盡腦汁,最終還是復旦勝出,但對于合并后的上海醫(yī)科大的校名問題,醫(yī)科大校友那可是一度耿耿于懷,當初答應的是合并后叫
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保留上海兩字,而不是直接叫復旦大學醫(yī)學院,但是復旦校領導對此扭扭捏捏,實在不痛快。當時的醫(yī)科大校友甚至羞辱當時的復旦領導沒有氣度,最終還是同意了上海醫(yī)學院的叫法,醫(yī)科大校友的情緒這才得到平復。上海交大眼看著這肥肉沒吃到,自然另做打算,在上海市物色其它醫(yī)科高校,恰巧上海第二醫(yī)科大也在尋求機會,最終上海交大合并上海第二醫(yī)科大,醫(yī)學實力也得到了發(fā)展。但總體來看,這一輪合并潮,復旦還是勝出了。
第二件事:上海交大開足馬力發(fā)展人文社科,經(jīng)濟學院、公共事務與管理學院、金融學院、法學院四大院海內外延攬人才,這點我覺得交大做的特別好,并沒有從上海市人文社科比較強的高校比如說復旦、華東師大、華東政法挖人,而是把眼光放眼全球,不愧為交大視野。而北京的某華在發(fā)展人文社科時從北大、人大兩校以及社科院挖了很多人。復旦則在原有工科基礎上使勁發(fā)展新工科,其可圈可點之處頗多,在集成電路、信息科學、生物技術、有機納米材料、制藥、光源設計、農(nóng)業(yè)等方面成果顯著。
南京:南大和東南大學
這兩校明爭暗斗的故事就更多了,簡直舉不完。
第一件事:二校合并,在中國的高校合并中,這兩校還真曾經(jīng)想合并為一校,這兩學校在 歷史 上是一校,原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 上即叫過南京大學也叫過東南大學,且兩校均是中央大學部分院系發(fā)展而來的,但因校名問題,最終兩校還是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第二件事:南大建筑的強大,東南大學的建筑和清華、天津大學、
同濟大學基本一個水平,非常強勁。但是在一段時間內,東南建筑力量幾乎差點被南大連根拔起,上至院領導,下至教授副教授,南大挖了一*人,從此,南大建筑作為建筑新四校也好新八校也罷,總之竟然可以和東南抗衡了。
其它各種競爭也從未間斷過。
北京:最明顯的就是北大和清華 ,估計大家看過很多故事了,我就不細說了。
四川:四川大學和電子科大, 電子科大理科招錄近年一直力壓川大,但是人文社科太弱,但即便如此,因近年電子信息計算數(shù)據(jù)行業(yè)的大發(fā)展和成電牛逼的就業(yè),很多老師來川工作的大學老師還是寧愿選擇小而精的成電,川大就顯得尷尬了。
湖南: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
老湖南大學硬是把湘雅醫(yī)學院白白送給了中南大學,這個估計是永遠的抹不去的痛,中南大學合并湘雅前,湖南省乃至全國,對于有著千年 歷史 的湖大都非常敬佩,聲名遠揚,但是中南大學合并了湘雅后,加上中南工業(yè)在冶金、材料學科上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從湖南省、教育部到國務院其它部委就開始在資金政策各方面開始向中南大學傾斜了。湖大校友估計一生都抹不去這個疤痕吧。別打我,事實就是這樣。
武漢:武大和華中科大
最知名的也是合并同濟醫(yī)學院上邊,武大也是白白錯過了一大 歷史 機遇,從此之后,華中科大迅速發(fā)展,加之一段時間因為部里的原因,華中科大甚至有蓋過武大之勢,不過今天看,也就平手吧,畢竟武大在人文社科領域那確實一直神一樣的存在。
其它如東北 財經(jīng) 和江西 財經(jīng) ,南京 財經(jīng) 和南京審計等高校,競爭從未停止過,待有機會再給大家細講。
本來都已經(jīng)寫完答案了, 但突然覺得不寫寫天津的兩個高校,這個答案就不完美,就再補充一些吧。
南開和天大之間的恩怨。大家知道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C9聯(lián)盟是9個高校不,中國人不是講究十全十美嘛,那應該十個高校才對啊,9個貌似不夠完美,其實最早教育主管部門的意思還真是C10,當時最早進入985院校的9個高校已經(jīng)定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C9高校,教育部領導和天津市領導、南開天大兩校領導開會,定調南開和天大合并,成為C10高校第10個學校,奈何兩校恩怨太深,弄死也搞不到一塊去,最終還是沒有合并成功,從此各走各的路,從天津市的支持來看,天大得到的實惠更多,加之天大在老工科和新工科表現(xiàn)都比較突出,新工科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天大行動就是在天津大學定的。近年天大大有超越南開之勢,南開早已不是當年的南開了,守住了人文社科理學的底線,但是工科方面的表現(xiàn)和北大、南京大學、復旦比,簡直不值得一提。
基本上同城同省的兩個水平層次差不多的學校才能成為對手,相愛相殺!
當然了兩個對手都得算是名校也就是985才算,要不然兩個雙非打架也沒啥意思,吃瓜群眾也不愛看是吧!
北京的清華北大
上海的復旦上交
廣州的中山華南
武漢的武大華科
南京的南大東南
天津的天大南開
長沙的湖南中南
成都的川大電科
這八對同城的對手不知道算不算你說的死對頭!
留學申請初期找中介,大多數(shù)人或多或少都會搜索過“留學中介排名“等類似信息,也有人按照這類信息尋找留學機構,當然也有人不屑一顧。其實,排名信息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為大家介紹、評說各類留學機構的好壞,但是發(fā)布源頭缺乏公信力的排名往往參考作用有限,甚至會起到誤導作用。
因此,優(yōu)越留學提醒大家:學會用“有色眼光”看待各類排名!
1、中介排名的正確打開方式-多方綜合、僅供參考
初次了解留學的學生和家長可以咨詢一些官方的比較專業(yè)的網(wǎng)站(新浪、搜狐等門戶網(wǎng)站)進行查看。根據(jù)排名了解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環(huán)境有哪些可以咨詢的好點的留學公司,看看這些機構的覆蓋范圍,側重的申請國家,下面的評論,優(yōu)缺點都要關注到。
優(yōu)越留學的陳老師建議,最好是多參考一些網(wǎng)站的排名,多方綜合,再決定咨詢哪家比較靠譜。
2、如何看待中介排名這件事?你該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假如學生及家長利用大學排名作為參考來擇校時,都想選擇排名靠前的院校。那么“留學中介排名”一出,誰還愿意選擇排名靠后的留學中介?
2、 “十大留學中介”之外就沒有更好的留學中介機構呢?
3、主做單一項目或國家地區(qū)的留學中介機構,“排名”可能就會相對靠后,但是其專業(yè)性和專門服務能力可能的確不差,他們卻沒有什么生存的價值和余地?
4、一旦官方發(fā)布了留學中介排名,假如學生參考這個排行榜選擇了留學中介而出現(xiàn)任何問題,官方實在不愿意擔此責任,你該如何處理?
那么,誰在操作所謂的中介排名?
1、留學中介本身
很多機構借著網(wǎng)絡這個無所不能的工具企圖欺騙消費者,欺騙焦急出國但卻迷茫的申請者。
典型案例:從網(wǎng)上下載一個文檔叫做“留學中介排名”,一個沒有在教育部涉外監(jiān)管網(wǎng)合法留學中介名單出現(xiàn)過的黑中介機構,居然名列這個“排名”名單中的第一位,同時這個排名表居然還把該榮登第一位的留學中介的服務體驗記寫了下來,在中介的規(guī)模、專業(yè)度、服務水平、顧問專業(yè)度等方面把這家中介夸得非常完美,貌似發(fā)布這個排名還真的經(jīng)過了科學研究和全面的指標衡量。更為可笑的是,這個機構還裝模作樣地將很多機構與自家進行了對比,在最后部分將自己的網(wǎng)址放在該機構的名稱后面,以此吸引讀者去訪問網(wǎng)站。
顯而易見,這是某機構在利用網(wǎng)絡的推廣手段完成的一系列操作,比如網(wǎng)絡上的熱詞“留學中介排名”“十大留學中介”“最好的十家留學中介”等關鍵詞,而且會出現(xiàn)很多的帶有這些關鍵詞的廣告。所以,對于留學中介,千萬不可盲目相信那些中介機構排名,最好是有著較好口碑的。
2、部分媒體機構
就像國內的某些媒體年年發(fā)布的大學排名,他們也會對留學中介搞排名,比如每年都會評選“十佳留學中介”“十大留學中介”“最具實力的留學中介”
“五星留學顧問”“金牌留學團隊”等等形式,這些所謂的留學中介排名,如果是比較有公信力的媒體發(fā)布,可以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注意:媒體所做的中介排名并不完全客觀準確。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評價標準,這些標準是誰認定的。即使說是通過網(wǎng)絡投票,代表讀者的意見,但是其中如何操作卻依然虛實難辨。
最簡單的質疑:如果從來沒有投放廣告給這些媒體的留學中介也能進入留學中介排名尤其是所謂的“十佳”之類的話,就有理由讓筆者多信其幾分了。大家都能看出來,常年大量投放留學廣告的中介機構才是這些媒體評選出來的所謂的“十佳留學中介”或者“十大留學中介”,到底“佳”在哪里?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排名僅供參考,我們在選擇機構時應該堅持的標準有哪些呢?
所以,我們不要指望留學中介機構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對于留學機構來說,它們的最大價值所在,是讓你的申請的課程更加匹配,最終讓“更好”的學校接受你,而不是“最好”。
如果你在網(wǎng)絡上搜索:如何選擇留學機構?我相信你可以找到無數(shù)文章,給你灌輸各類標準,綜述一下無非就是:
大機構說:要選規(guī)模大的,老牌的,名氣響的,靠譜!
小作坊講:要選規(guī)模小的,精細的,服務專一,穩(wěn)妥!
但是你肯定也很糾結,因為網(wǎng)上還有這樣的聲音:
有人說大機構老師都很忙,沒空管我,影響我申請進度咋整?
有人說小作坊可能不規(guī)范,出啥問題,無處申訴*可還好?
請你拋開這些片面的標準,看看我們?yōu)槟銣蕚涞膹纳暾埲私嵌瘸霭l(fā)按照切實重要程度來做選擇的標準吧??!
1、你的顧問責任意識如何?你能對他足夠信賴嗎?
沒錯,對于留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其他,而是留學顧問的責任意識,可以說:高質量的留學申請背后一定有一位負責任的顧問老師。
根據(jù)優(yōu)越留學十余年來對這個行業(yè)的觀察,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留學申請過程中的投訴案例,都是與顧問責任心不足,跟進不及時以及服務態(tài)度不好直接相關的。如果你找有責任心的人,不能保證你絕對可以拿到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可以80%保證你在這個留學申請服務過程中會是比較滿意的!
分辨方法:主要看溝通的感覺,總的來說,一位有責任心的顧問老師,肯定是不會隨意對申請結果打包票,不會絕對保證申請成功率,不會吹得天花亂墜,這一點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2、你找的機構口碑如何?在過往申請人眼中是好是壞?
出國留學的不只有你一個人,多問問身邊的人或者學長學姐,做口碑比較。有人說,到網(wǎng)上搜索這個公司的口碑不就可以了嗎?對,是可以這么做,但是現(xiàn)在網(wǎng)絡信息太多太雜,很多信息甚至是虛假宣傳廣告。那么該怎樣切實獲取機構真實的口碑信息呢?
分辨方法:可以搜索反面的評論,比如說 XXX留學機構 + 黑中介,XXX留學機構 + 差評,對于差評,有些網(wǎng)友寫得還是比較中肯的。
3、顧問經(jīng)驗是否足夠豐富?能否給你最適合的方案?
顧問對于類似背景和專業(yè)是否足夠了解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專業(yè)度是無論如何不能放松的要求。像優(yōu)越留學這樣的英國本地機構,一般都會要求顧問老師在做申請前,對方案涉及到的所有專業(yè)的課表都熟悉了解一遍,以做出準確的方案。
分辨方法:主要是看顧問的相似案例介紹。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被所謂輝煌的名校申請案例迷暈了,模糊關注重點。事實上,再多的牛津劍橋通知書對你來說都沒有用,你應該關注的是自己的申請成功率。再說,名校案例基本上都可以偽造。有同學嘗試做過計算,發(fā)現(xiàn)某留學機構的廣告里,在數(shù)量上,該機構包攬了當年牛津劍橋哈佛全部的中國學生申請。
4、文書材料質量如何?原創(chuàng)度、個性度、品質度是否足夠高?
在有些流水化服務的留學中介中,文書套模板是時有發(fā)生的,影響也是極其惡劣的。特別是對申請高端名校的同學來說,質量不高的文書可能就是影響申請成功率的重要原因,非原創(chuàng)化定制的文書帶來的很可能就是申請老師對你的“非好感“。
分辨方法:建議同學們在簽約前都了解清楚文書質量,至少在簽約后,文書*好后要看看相關的留學文書。如果同學們沒有turn-it-in(優(yōu)越留學和國外大學普遍采用的文書檢測平臺)這樣先進的查抄襲平臺的話,直接的查重的方法可以打開國外的搜索引擎,逐段搜索文書內容。
5、機構在服務過程中是否具備持續(xù)力?是否能給你足夠的后續(xù)支持?
對于后續(xù)服務的重要性,很多同學認識還不充分。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在英國有接機、找宿舍、銀行注冊、緊急就醫(yī)、論文輔導、轉學、后續(xù)升學的需求時,你國內的父母、朋友是無法提供及時幫助的。找一家在國外有正規(guī)運營資格的公司的優(yōu)勢就此凸現(xiàn)出來,你可以最快得到最專業(yè)的建議和指導,出于應急需求和長遠留學的考慮,這樣的選擇無疑會是最好的。
分辨方法:同學們要充分了解這家機構的服務團隊,并重點關注機構后續(xù)可以提供的服務。要注意的是,一些機構會在簽約前告知你海外有服務團隊的,但是實際上都是些掛靠的點,沒有實體存在,同學們需要做好鑒別工作。
6、機構是否有辦理留學申請的資質?保證留學申請過程的學生權益。
這里講的資質主要是兩點,國內教育部資質和國外有關部門資質。
國內資質:教育部用來規(guī)范從事國外院校代理或者合作招生的公司,設置了自費留學申請機構資質門檻。
國外資質:留學服務說到底做的是中外教育溝通的事情,除了中國的認可,國外權威部門的資質認證同樣很重要。留學機構是否具備國外大使館、移民局等官方認證也應該是大家在選擇過程中重點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