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guī)砹藘仍盒:屯庠盒D膫€好考 院校選擇省內還是省外 考省內大學和省外大學有什么...,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選擇省內和省外各有優(yōu)缺點,不同的人有著不同觀點和看法。有考生傾向于省內就讀大學,也有考生傾向于省外就讀大學。報考省內大學,并不一定就比省外大學有優(yōu)勢,相反省外大學可能會比省內更有優(yōu)勢。
高考之后志愿填報,有著很大學問,不同的人在填報志愿時候,會有不同看法存在。對于志愿填報,個人有著下面這兩個看法存在。
每個省考生,更多情況下,傾向于在省內就讀大學。省內讀大學有很多優(yōu)點,其一離家更近,回家較為方便;其二不用擔心水土不服,如果跨越千里讀書,可能會有水土不服情況出現(xiàn)。
除了這兩個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省內讀大學,將來就業(yè)發(fā)展較為有利。找工作時候,可以直接在省內就業(yè),有利于職場發(fā)展。省外讀書學生,可能會錯過校招,回到省內自己找第一份工作。
當然了在省外讀大學,也并非一無是處。大學時期就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能夠鍛煉我們獨立自主能力,也能夠培養(yǎng)為人處世智慧。
我們在報考大學時候,省內學生報考省內大學,未必會有優(yōu)勢。究其原因在于,省內大學錄取學生雖然很多,報考學生同樣很多。想要順利在省內就讀,需要承受很大競爭壓力。
相比省內大學,很多學生不愿意出省讀書,也不會考慮報考省外大學。加上省外大學錄取名額少,很多學生不敢報。正是這兩個心理存在,使得省外大學招生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招不滿情況。
因此我們在填報志愿時候,應該看重填報院校好壞,不應該局限于省內院校。很多時候省外優(yōu)質院校,能夠給我們進入名校機會。
報考省內大學和省外大學的幾點區(qū)別
對于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不同
多數(shù)情況下,許多學生都愿意申請本省的學校,因為離家較近,有空閑時間回家。而且,由于在省里上學,對當?shù)氐那闆r更加非常了解,沒有太多的約束。
但與此同時,這意味著一旦離開家鄉(xiāng)去上學,就需要獨立生活能力,很多事情可能不能與父母直接聯(lián)系,需要自己尋找辦法來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省外大學和省內大學最大的區(qū)別是,對于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不同。
錄取分數(shù)不同
同一所學校,本省和外省的學生的錄取分數(shù)顯然不同,本省的大學招生分數(shù)較低,因為優(yōu)先考慮確保本省的學生入學,然后再選擇一些省外的名額。
然而,由于各省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高校招生分數(shù)線明顯低于外招生。所以,在選擇省外院校時,錄取分數(shù)線也是很重要的,考生要注意。
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不同
盡管省外是看似簡單的兩個字,但省外的范圍很廣,天南海北到處都可以。因此,考生應考慮所報圣菲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不同。若差距過大,會給學習、生活帶來一些問題。
比如西南地區(qū)的飲食風格和東北地區(qū)相差甚遠,很多外來的學生不適應,對生活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省內大學VS省外大學,聰明的考生都這樣選
無論是省內高校還是省外高校,各有利弊??忌f不會盲目選擇。一般來說,挑選原則是以高考成績?yōu)闇省?
假如高考成績可以沖進985/211,即便是省外學校也值得,但是如果成績平平,就只能上普通本科,選擇本省的大學更加合適。
假如能上985/211,即使離家很遠,但為了個人教育,還是應該試一試。即便是日后在他省定居,父母也不會過于擔心。
對只能上普通大學的學生來說,不能走得太遠,因為離家近的學生仍可由家長照看,更加放心一些。
聰明一些的考生首先會考慮城市的因素,如果自己的家在一線城市,那么,要盡量在省、市內大學就讀。比如北上廣、重慶等等。
因為這些一線城市本身就有很多好的學校,而且學生個人比較熟悉,在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中讀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其次,如果是農村或偏遠山區(qū)的孩子,應該盡量選擇大城市。家境貧寒的學生應該看看外面的世界。
就算報考的大學不是一所好大學,但是它能夠打開你的眼界,讓你不再局限于家鄉(xiāng)。
只有你的眼界更加開闊,才知道自己日后想要的生活和努力的方向。
作為過來人,老師建議各位同學無論是選擇省內大學還是選擇省外大學,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分析,千萬不能頭腦發(fā)熱,隨便亂選。
如果真的報考省外大學,考生要做好準備
省內省外不僅表現(xiàn)在地理位置和飲食方面,還有各種語言溝通、氣候甚至是人際交往關系等諸多的問題。
多種案例證明,很多外來的學生無法融入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最終導致同學關系糟糕,甚至出現(xiàn)退學的問題。
另一方面,要思考日后發(fā)展和父母家庭的問題。這是一個關于未來的問題,很多學生一心一意想要去大城市,但他們不知道現(xiàn)實很殘酷。
面對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普通學生很難自食其力,最終只能被迫回鄉(xiāng)。此外,如果學生是獨生子女,也需要考慮父母。
孩子在身邊才最讓父母放心,如果離開太遠,未來相處的時間就會減少,這對于父母來說,是非常痛心的事情。
省內和省外大學,畢業(yè)后差距也不小
正所謂“南橘北枳”,很多學生頭腦發(fā)熱,就報考了外省大學,根本沒有衡量自己的能力,結果導致在大城市迷失方向,最終只能回到家鄉(xiāng),從頭開始。
而那些一早就選擇在家鄉(xiāng)站穩(wěn)腳跟的學生,憑借著多年的人脈和父母的幫助,早已成家立業(yè),走向了新的生活。因此,報考省內或省外大學的學生,未來發(fā)展不同。
若選擇在本省上大學,最有可能遇到的就是省里多學生,這類學生的見識就有點短缺,目光比較狹窄。而在省外上學的孩子,能夠遇到全國各地的人,這能夠學到更多,也更有見識。
最后想說
無論是省內大學還是省外大學,各有各的好,對于考生來說,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的內心想法,如果想要出門闖蕩一番,就報考省外大學,如果想留在父母身邊,就報考省內大學。
大學好考不好考得看學校檔次、錄取分數(shù)線和專業(yè)冷熱情況,與省內外并無任何關系。
本地考生在報考當?shù)卦盒r,往往會容易被錄取,不僅招生名額多,而且分數(shù)會低一點。外省相對來說錄取分數(shù)會高一些。
常理上來講,省內的學校招收省內的人數(shù)比較多,大多招收50人以上;省外的學校招收省內的人數(shù)比較少,1-10人不等,最多的可能會招25人,但多數(shù)是招2-8人。
這樣來看,省內和省外其實沒有好考不好考一說,最終會返回到自己的選擇上,橫向縱向對比再結合將來的就業(yè),相信你的心底已經(jīng)有答案了。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內院校和外院校哪個好考 院校選擇省內還是省外 考省內大學和省外大學有什么...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現(xiàn)在的家長壓力普遍很大,在升學的壓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類的輔導機構。為此,有家長呼吁:要全面禁止課
2021年08月03日 11:56課外報班,每個家長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數(shù)學不行,是不是得補補啊?”又或是“別的孩子都報輔導
2019年11月11日 22:18課外輔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課外學習活動,也是一種組織化的校外活動形式。特別是在中國的基礎教育階段,學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說,校外培訓機構是校內教育的完善和補充,然而也造成學生更多的學習壓力和家長們的經(jīng)濟負擔。社會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實這是一個系統(tǒng)性問題,家長由于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經(jīng)驗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時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訓行業(yè),在我的認知里是從2010年1月29日開始的。那時我剛剛進入新東方天津學校。面試、試講、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開大學錄取通知書,是高考考生們夢想成真的瞬間。同樣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島國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經(jīng)歷一次小升初,我還以為九年義務教育沒我啥事。小升初讓我明白,家長需要經(jīng)歷的最嚴峻的義務可能來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長們反應說,不知道為什么孩子對一些數(shù)學法則總是張冠李戴很是讓人頭疼,總是感覺是因為太調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語"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畢淑敏前段時間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yōu)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職工存在師德師風問題、侵害幼兒權益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8%
時間:2024年11月12日2020年瀘州高考志愿填報時間,瀘州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年德陽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德陽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年綿陽高考志愿填報時間,綿陽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年廣元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廣元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年遂寧高考志愿填報時間,遂寧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