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guī)砹?a target="_blank" href="/academy/detail/41.html" title="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方方是哪里人 魯迅是哪里人?,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 歷史 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確實很難找工作。我高中的一個學姐就是北大 歷史 學專業(yè)畢業(yè)的,畢業(yè)以后,也是賦閑在家一兩年才托關系找到了工作。
因為, 歷史 學是屬于
基礎學科
,比較有產出的,各個行業(yè)都很少有去招聘 歷史 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 娛樂 和 游戲 行業(yè)實際上是需要 歷史 學專業(yè)的學生去進行規(guī)范和顧問的,但是相關的行業(yè)要么就不重視,有中式的就非常重視只找,大學的有名的學者根本不可能找本科畢業(yè)生。
所以,最終學 歷史 學專業(yè)。如果是選擇本科畢業(yè)直接工作那么,合適的出路只有國企央企里面相關的文秘工作,或者*部門的秘書工作。
大多數學 歷史 專業(yè)的學生會選擇考研,甚至繼續(xù)考博,最終選擇留在學校。一層一層總會淘汰一些人下來,被淘汰了再說。能讀下去的就一直讀。
你要知道在中國學 歷史 主要是為兩個事情服務,第一為政治決策做參考意見,從 歷史 的經驗中去找方法。第二方面就是為經濟決策做參考意見,利用 歷史 的重復性去挖掘經濟規(guī)律,尋找發(fā)展和獲利空間。
不要幻想著能夠去做演講出書之類的,搞這些比你在
抖音
上面成為
網紅
還困難。你要想想中國出過幾個
易中天
?
能夠到那一步的人,通常也是一路從碩士考到博士后,再從講師職稱一路考到至少教授。達到這個搜塌水準的情況下,還要在這一波世手圓人中成為那鳳毛麟角的一兩個。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名了,才有可能讓別人看到。
當然了,上面所講的都是專業(yè)對口的情況下,你的就業(yè)和出路。在 歷史 學這種不好就業(yè)的專業(yè),絕大多數的人畢業(yè)以后就業(yè)都是不對口的。在專業(yè)不對口的情況下,你的北大牌子就能夠發(fā)揮作用了。
歷史 也是屬于文科專業(yè),實際上和那些學文學的或者是學新聞的,并沒有什么很大的區(qū)別,你完全可以跨到新聞行業(yè)。閑來無事,甚至可以在大學的時候考一個
司法考試
,萬一給你考過了,你畢業(yè)以后還能當律師。
總之,文科專業(yè)有一天的跨越性,只要你的文字功底好。觸角是可以伸到很多行業(yè)的。
我朋友的孩子十年前踩線進北大,被調劑去哲學系宗教專業(yè),當時也是心有不甘,四年硬是堅持下來,畢業(yè)后考公進入省薯轎
公安廳
宗教事務局,前年又調入國安局。這個專業(yè)夠冷門的吧,但是北大的牌子響,所以不要氣餒,通過自己努力,無論是
選調生
或者公務員,都相對容易進入各省市*部門。發(fā)展前景還是很好的。如果想做學問,北大的 歷史 系絕對一流,沒問題,或者考個教師證,做個優(yōu)秀教師也很好。
如果單純從就業(yè)的角度來講,即使是北京大學畢業(yè), 歷史 學專業(yè)就業(yè)也是相對困難的,主要是因為, 歷史 學專業(yè)就業(yè)的面較窄。一般來講,北京大學 歷史 系本科畢業(yè),主要去向為:
第一,繼續(xù)讀研
這是大量
985高校
的畢業(yè)生的主要出路。讀研之后在讀博,讀完博之后就可以到高校就業(yè),這樣的前景就比較打了。畢竟高校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第二,中學當老師
這也是當前比較流行的去處。北京大學畢業(yè)之后去
北上廣深
當中學 歷史 老師,不吃虧。也不是很差的,大家看到
深圳中學
的老師已經比僅僅是北京大學畢業(yè)了,已經是國外名校了。所以,去好中學當老師,也是不差的。
第三,考公務員(事業(yè)單位)
目前,我國博物館系統(tǒng)越來越發(fā)達,每個城市幾乎都有博物館,以及和 歷史 相關的一些單位。這些單位是需要一些 歷史 系畢業(yè)的學生的。還有就是公務員也是不錯的選擇, 歷史 系的學生文化知識比較廣博,考公務員還是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
第四,企業(yè)做文化
現在一些企業(yè),比如說期刊、雜志、網站,需要編輯一些 歷史 文獻之類的專欄,畢業(yè)后去這些地方也是不錯的。
如果你對以上的就業(yè)方向有興趣,可以讀讀,如果你覺得以上都不是你喜歡的,那就算了不要讀了,換專業(yè)吧!
北大 歷史 系,如果跟理科生比,就業(yè)前景肯定不行,因為理科生一畢業(yè)就可以找個公司就業(yè),而 歷史 專業(yè)的學生,還真沒有那么多對口的單位可以進,但是,
文科生
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走仕途。什么是仕途?就是走公務員的道路。每年全國
公考
都在招人,作為一個北大畢業(yè)的 歷史 生,我覺得考個縣級市級公務員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你積極參與,肯定能夠成功。
另外就是進入教育領域教授 歷史 ,現在很多高中都在找教師, 歷史 專業(yè)的北大生,想要進入重點高中教書,那是輕而易舉,就看你愿不愿意。如果嫌公務員、教師這樣的工作太基礎,那就只能考研了,考研以后考博,然后留校當老師。即使溜不了北大,起碼也能在普通的二本大學教書吧!所以,我覺得,看你怎么準備,如果做好準備, 歷史 專業(yè)同樣能干出一番事業(yè)。
可是這么說吧!就憑北大這塊牌子,你畢業(yè)后的機會也比其他他大學的多,但千萬不要把書讀死了。要積極參加 社會 實踐,了解 社會 的方方面面,然后做好應對準備,到畢業(yè)時你就知道要往哪里去了。考北大不容易,好好讀書,一定會有用武之地。
考上了北大,為什么不去讀?雖然說現在的文史哲就業(yè)形勢不太好。但是北大的金招牌就是通行證。青鑒的建議是上。
去了之后,可以有兩種選擇:
1.在北大 歷史 系安心就讀,然后考本校的研究生、博士,畢業(yè)之后在二
三線城市
的大學里當個老師應該沒問題吧?
2.轉專業(yè),現在大學轉專業(yè)不存在什么難度,青鑒有個同事,他的孩子當年作為文科狀元考上了北大,讀的是日語專業(yè),后來轉了
國際貿易專業(yè)
。轉專業(y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珍惜這個機會吧,被浪費了。
就業(yè)近幾年都慘淡,這個不是你不繼續(xù)讀書的理由。
精心學習, 歷史 系所學的知識是可以跨業(yè)發(fā)揮的。做好長期學習準備, 歷史 系讀到博士更有競爭力。做好 歷史 系讀本科畢業(yè)后再讀其他專業(yè),但是北大+ 歷史 系都是加分的何況北大這個學校還能給予你更多機會和人脈。
未來不可測,但是學習是長期投資,不可急功近利。近期不走俏的,大家都不選擇,遠期則不是更有競爭力?! 讀下去,未知的未來才有無限可能。
周珺老師教寫作 希望我能幫到大家
北大的名字夠響亮,但 歷史 系真的畢業(yè)找工作不好找,就業(yè)方向窄,老師,公務員,考古所,博物館。相應的都要繼續(xù)考,現在好點城市的好點中學都得碩士畢業(yè)吧,如果是女生更難找工作,不管是老師還是考古所都偏愛男生。我自己就是 歷史 系畢業(yè)的,說實話工作太難找了,如今在一個
四線城市
當中學老師呢。就這還是好不容易找到的,這都是十年前了,現在應該是一樣的吧!
如果本科畢業(yè)繼續(xù)深造,博士畢業(yè)進去高校當老師,鉆研科研也可以,看自己是否坐得住冷板凳吧!不過不管讀什么,最終目的都是就業(yè),其他都是枉然!
歷史 這個專業(yè)真的像網上好些人說的,是有錢人玩的專業(yè),窮人還是算了,真的不好找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
別去了,因為未來不可期
。題主,你是來拉仇恨的嗎?考上北大還不去,你想上天嗎?
北大不好嗎?還是覺得這所學校太小了?不符合你憂郁的氣質? 歷史 專業(yè)是不太好就業(yè),但是北大的不太能存在這種情況吧?是世道變了,還是你膨脹了?我們都要反思?。∷?,去個??茖W校學個技術吧,好專業(yè)能就業(yè),一月工資2500塊,收入還可以吧,這個未來可期了,你還滿意不?
一、名校情節(jié),先選名校
剛才只是菜鳥有些酸,所以說一點反話。菜鳥建議,有名校,一定要選擇名校。這是第一選擇。至于專業(yè),都進名校了,誰還管專業(yè)怎么樣,再說了,都進名校了,你覺得 歷史 專業(yè)的老師會差嗎?肯定不會差的,而且在北大,你可以直接讀到博士畢業(yè),一點壓力都沒有了。如果想去
博士后流動站
,還可以到里面待幾年,這樣畢業(yè)了,菜鳥還不信你找不下工作?如果沒工作,那就有笑話了。所以,這是題主你該擔心的嗎?肯定不用擔心,從本科開始,你可以一直讀到博士畢業(yè),北大完全可以滿足你的各項需求,在別的學校,可能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所以題主你還是知足吧!
二、條件已經具備
是的,北大可以滿足你的一切需求,你可以安心的去里面讀書了。能考上北大,還肯定是非常優(yōu)秀的,因此呢,還是去好好讀書吧。就像菜鳥說的,一口氣讀到博士畢業(yè)了,菜鳥還不相信你找不下工作,再找不下那就真的有毒了。所以,專業(yè)的問題你還是不要擔心了,還是想辦法去讀吧,而且北大到底行不行,菜鳥不用多說吧。以后這種問題就不要再來問了,或者去北大以后,看看能不能轉專業(yè),這樣也是可以的。絲毫問題都沒有。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祝賀考上北大 歷史 學系,
我個人建議還是要去讀。
接下來我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我的看法。
關于北大的平臺
北大是國內毫無爭議的排名數一數二的高校。近年來,在“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建設等平臺的支持下,北大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作為目標,無疑是會給學生提供很多平臺,如一些世界級名師大家、政要首腦的講座演講,國外名校的交流學習機會等,這些是其他高校無法提供的。
大學不僅是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地方,更是大學生精神成人的地方。北大所倡導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教育應指導 社會 ,而非追逐 社會 ”
等理念無疑對大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在這樣一種氛圍下求學四年,專業(yè)知識和綜合素質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只要不是混日子,就業(yè)不應該是擔心的問題。
關于就業(yè)前景
誠然, 歷史 學專業(yè)是麥可思發(fā)布的就業(yè)藍皮書中連續(xù)三年上榜的就業(yè)紅牌專業(yè),說明 歷史 學專業(yè)就業(yè)之艱難。但畢竟是北大的 歷史 學專業(yè),全國最好的生源,培養(yǎng)出來基本上是高素質的精英人才,就業(yè)前景總體不會差到哪去。我們可以從其培養(yǎng)目標具體來看看。以中國史專業(yè)為例,其培養(yǎng)目標是:具備 歷史 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yǎng)、專業(yè)基礎知識寬闊而扎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yè)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
網上可以查到2018屆的數據,大多數本科畢業(yè)生還是選擇升學出國,占到畢業(yè)生總數74%,當然這也跟北大生源質量好、培養(yǎng)質量高有緊密關系。但也說明完全不要太過擔心就業(yè)問題。而且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專門面向北大、清華等畢業(yè)生招聘黨政機關儲備人才,說明作為全國最好的兩所學校的畢業(yè)生還能享受到獨有的就業(yè)渠道。
最后要提醒的是,盡管北大是很牛,但北大畢業(yè)生也有混得不好的,要想找到好工作,名校只是助力器,關鍵還是要看自己有多少真才實學。所以,
進入大學只是另一個起點,為了美好的明天還需繼續(xù)努力!
我是生涯規(guī)劃師、升學規(guī)劃師胡老師,還有問題歡迎來和我交流。
牌子硬,根本不怕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汝南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后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于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余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于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xiāng),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人”的社會發(fā)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后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態(tài)數散校習醫(yī)。因深受資產階級*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余“赴會館,跑書店,往*,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于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y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zhàn)斗武器。他參與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質;在于個性,不在于“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于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畢頌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zhí)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后又回帆氏到故鄉(xiāng)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jiān)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jiān)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yǎng)青年, 一方面積極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領導故鄉(xiāng)文學團體“越社”, 支持創(chuàng)辦《越鐸日報》。 1912年初,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fā)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征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后,魯迅“一發(fā)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tài),創(chuàng)作了《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
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
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chuàng)作,一邊投入新的戰(zhàn)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變發(fā)生,魯迅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fā)展觀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他的思想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點。20年代中期,參與創(chuàng)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
1927年10月,魯迅到了上海,從此定居下來,集中精力從事革命文藝運動。1928年與郁達夫創(chuàng)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fā)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后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他參加和領導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許多革命社團。他主編《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許多刊物,團結和領導廣大革命的、進步的文藝工作者,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及其御用文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堅持韌性戰(zhàn)斗,撰寫了數百篇雜文。這些雜文,如*,似投槍,在反文化“圍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他與*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中國*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他關心青年,培養(yǎng)青年,為青年作家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終年55歲。
魯迅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有兩句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字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遏斞溉肥撬艚o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魯迅著作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xù)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準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云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后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xù)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xù)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魯迅年譜
一八八一年 一歲
八月初三(公歷9月25日),生于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
一八八六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為妹妹啦?!?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愿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愿大家均贏。”
一八九二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
在塾中,喜乘閑描畫,并搜集圖畫,而對于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xiāng)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渡鐟颉分兴鑼懻?,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后遷皇甫莊、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于質鋪及藥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艱。
一八九八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于功課并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yè)。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于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臺入醫(yī)學專門學校肄業(yè)。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yī)。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擬創(chuàng)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后為《河南》雜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并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一九一零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jiān)學。
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fā)表于《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成立于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余纂輯謝承《后漢書》。
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讹导贰?
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余研究佛經。
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chuàng)作以后,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fā)表關于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后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公用庫八道灣屋成,
十月發(fā)表關于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后收入論文集《墳》。
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一九二零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讹导?。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讹导贰?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
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
十二月*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讹导?,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
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先生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
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
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為《語絲》撰文,并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歲
一月女子師范大學恢復,新校長易培基就職,先生始卸卻職責。同月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慘案后,避難入山本醫(yī)院,德國醫(yī)院,法國醫(y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
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滿于學校,辭職。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
三月黃花節(jié),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云樓。
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于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
復旦大學,
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唐宋傳奇集》下冊印成。
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侗剂鳌穭?chuàng)刊號出版。
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
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并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
六月五日回抵滬上。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
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
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輯“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先生離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代文藝叢書》。
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
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
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fā)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友發(fā)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
十月四五兩日,與內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于北四川路“購*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藥用植物》訖。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
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聯”機關雜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
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
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樓景印宋本。同月《毀滅》制本成。
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zhàn)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
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
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錄譯著書目。
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兩地書》。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zhí)行委員。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
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于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于狄思威路,稅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書。
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
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huán)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
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編《譯文》創(chuàng)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十月《木刻紀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后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準風月談》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班臺萊夫童話《表》畢。
二月開始譯果戈里《死魂靈》。
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
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并作導言畢,印成。
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
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續(xù)寫《故事新編》。
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并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豆适滦戮帯樊?,即出書。
二月開始續(xù)譯《死魂靈》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yī)云胃疾,自后發(fā)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yī)生來診斷,病甚危。
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可略作數十字。同月,病中答訪問者O?V?《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又《花邊文學》印成。
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八月,痰中見血。為《中流》創(chuàng)刊號作小文。
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
十七日出訪鹿地亙及內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魯迅用過的筆名
干凡 飛迅 直庚 樹俟 獨洛 敖隼 旁斡預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鋒 之達 子明 豐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頭 中拉 長庚 公汗 風聲 巴人 龍剛 且介 且文 史賚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飛 飛斐 冬華 樂文 樂賁 樂雯 品音 記者 動軒 仲度 華圉 自樹 許遐 許霞 迅行 葦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銘 譯者 張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羅憮 佩韋 周樹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繼 茹莼 樹人 候堂 獨立 姜珂 洛丈 神飛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曉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爾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黃棘 夢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靈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僑 越容 楮冠 魯迅 尊古 游光 遐觀 編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沖 孺牛 小孩子 豐之余 韋士繇 鄧當世 白在宣 華約瑟 齊物論 杜德機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魯迅 張承祿 張祿如 周玉才 周動軒 周樹人 周樟壽 周豫才 宓子章 趙令儀 某生者 倪朔爾 欒廷石 唐豐瑜 唐元期 黃凱音 戛劍生 康伯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編輯者 編纂者 纂述者 ELEF
旅滬記者 宴之教者 楮冠病叟 中國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譯文社同人 鐵木藝術社 旅滬一記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閑書屋
魯迅的作品為選入六年級課本,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關于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于12歲那年到這里上學。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莊、小皋埠避難,故學業(yè)中斷。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1898年往南京水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六年……
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边@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黨派干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當年和魯迅一道念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老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墻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著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樸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自己。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朝花夕拾》小引(魯迅)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中國的做文章有軌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幾天我離開中山大學的時候,便想起四個月以前的離開廈門大學;聽到飛機在頭上鳴叫,竟記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繞的飛機。我那時還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覺》。現在是,連這“一覺”也沒有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魯迅于廣州白云樓記。
(選自《魯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